2010 年 6 月 4 日 的封存

再好的科技也要人民配合才行

要衡量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,
除了把技術水準和科技發展作為主要標誌外,
文明可以從禮儀方面反映, 亦就是人民的公德的培養.

前個禮拜去剪頭髮時跟髮型師談起旅行, 其實每次都是離不開這個話題.
是次談論到各國的高速鐵路:日本的新幹線, 台灣的高鐵, 中國上海的磁浮等.
最後髮型師嘆息了一句, 再好的科技也要人民配合才行.

鐵路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產物,
各國的高速鐵路都是連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,
方便了文化交流與文明接觸.

以下是談話間提及的事例:

日本地鐵和火車的車箱内幾乎都沒有人拿著電話高談濶論,
印象中只見多數人都在低著頭打短信或是玩手機遊戯, 人與人之間細語交談.
話題再激動, 也不至於會在公眾場所高姿態地運用"助語詞"和"問候語".
在台中高鐵站, 曾目睹有人因買票不成而放聲大罵,
吵到整個車站的人都聼得見, 當場嚇怕了外地遊客.

人群爭先恐後瘋湧前上扶手電梯的奇觀在日本的月台上甚少上演,
在電梯上乘客都習慣靠邊站.
即使人再多, 也會至少騰出一邊給其他乘客上落.

按票上車, 按號就座.
人民自發性地遵守紀律是很難得的事.
渾水摸魚的情況在台灣和大陸地方很常見,
拿著對號票的乘客尷魀地向沒有買對號票的人要回座位,
那種"明明沒有錯卻覺得很不好意思" 的感覺, 誰沒有體會過.

中國尚稱爲禮儀之邦, 講求克己服禮.
讓座、守規排隊卻是罕見, 人民插隊技巧卻越來越高明.

每個人的言談舉止都體現出他的行為是否文明, 是否合乎禮儀.
不僅是個人素質、教養的體現, 也是個整個社會公德的體現.
人民的形象, 是城市的形象, 更是國家的形象.
遊客或外來人看到地方人民的行為和表現時, 聯想到的往往是社會的公德教育.

國家加快國際化城市建設,
把科技和知識學習放在首位, 努力研製出一部部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.
假若忽略了國内人民的思想品質和文明習慣培養,
物質文明得不到人民的配合,
國家苦苦樹立的文明形象, 到頭來也會因為人民低劣的素質而被推反.